掌柜看了看钱串上粘着暗红血点的铜钱,又抬头看了看客人,抬头看去时,客人已转身去找位置了,留给掌柜的一个刀削般笔挺的肩背。
钱上有血,掌柜暗暗思索,他怀疑这人钱财来路不正。
掌柜不欲多事,反正这洛阳城中,往来的各方人流多矣,什么人都有。
唤小二去拿了酒肉给客人,掌柜朝那个在角落里坐下的客人看了一眼,便不再多看了。
酒肉上了。
角落里的客人似是饥渴久矣,他拿起酒坛,扬起脖子对着嘴吨吨一气把酒喝完。
一坛酒,不消数息,竟给一气儿饮完了。
酒水下肚,喝了个痛快,客人这才拿手抓起羊肉囫囵啃了起来。看来,这人是个也是个嗜酒的人。
酒庐里,有着一些其他客人,客人中有寥寥几个外地行商,还有在店里摘菜的菜贩,和歇脚的街坊。
酒庐的洛阳本地人们,热闹的谈着。
“王伯,我小叔要去参试吗?”一歇脚路人问一摘菜的老人。
“不着。”老人答,“他想去了就去,可管他。”
路人追着问,“可去啊!就我小叔,咱们一圈,谁斗的过他?去了肯定中(zhong,一声,河南方言,行的意思),不去可惜了!”
老人呵呵笑了,别人夸赞他小儿勇武,老人也对小儿感到自豪,老人谦虚一句,“哪能啊,咱洛阳,强人多啊,你小叔他冒不了尖儿。”
年轻人好像很上心一样,一个劲儿撺掇着老人让老人回家劝儿子参试,那个上心的劲儿,好像不去是多大损失一样。
酒庐间的闲谈,角落里身携双剑的客人全然听到了耳中。
听闲谈所讨论的,似是洛阳有什么试,洛阳人似乎都在声传。
客人静静的听着,他听到刘义士刘玄德,什么唯才是举,什么只要名列前茅就能当大官之类。
越听越有趣。
客人忍不住问了一句,“敢问,这刘玄德是何人?这洛阳科举,又是何事?”
正闲谈的众人闻声看来,一眼看到角落里坐着的风尘仆仆背上负剑游侠模样的人。
“阁下是外地来的吧?竟不识刘玄德?”摘菜老人好奇问道。
游侠模样的客人朝老人拱手一礼,客气问,“某方至洛阳,人地不熟,还请老丈讲解一二。”
洛阳人或并不都好客,但讲起刘玄德,那可太有谈的了。
老人热心的给游侠模样的客人讲解起这段时日洛阳城中发生的诸多故事,旁人也七嘴八舌插上一句。
在老人的讲述中,游侠听到了,有一人,刘备刘玄德,殿上怒骂奸佞,一头撞柱,这一撞没撞死,二次又不顾生死的上殿,又劝陛下,这第二次,终于劝成了陛下。
城中盛传的科举,就是这个刘义士所举行的,乃欲为朝廷选取诸般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洛阳竟有如此豪杰……)游侠若有所思,他起了一见究竟之心。
——
科举试,定在四月十二,离开试时间尚有几日。
刘备在为科举考试紧张的做着准备。
在巨鹿之时,刘备曾亲自经历了一场科举,巨鹿的科举虽是军师负责谋划的,但刘备作为协助者,详知其中细节。
巨鹿科举,参试者不过几百士子,就这几百人,用了大几千张试卷,花了数天时间。
洛阳不比巨鹿,洛阳城只一城,满城几十万人,到时参试者必然众多。
第一个难题,试卷。
假设参试万人,一科就得一万张试卷,十科就得十万张。
刘备向灵帝请示,请灵帝尽尽收集城中纸张,如果纸张不够,需批下五十万尺布,这个巨大数目,让灵帝惊讶的不行。而刘备则说,非如此数目,不能支应。
灵帝只好令人去清查国库,准备来回大的。
灵帝抠搜无比,要不是前边有国债法聚了大量钱财,估计灵帝听到五十万尺布,直接就不想开科举了。
刘备要五十万尺布,要的还保守了,五十万尺,对应考生万人,答一张试卷,也就五尺布而已,就这么五尺布,也写不了太多的字。
布有了,还有需考场,灵帝将御林军校场腾了一空,准备作为科举考试的考场。
正好,御林军校场足够空旷,也方便作为弓马勇武考试的场地。
按一个小考场,考生二十,监考一人算,万人参考,需监考五百,刘备向灵帝要五百个识字的羽林军,灵帝大感为难。
羽林军倒是不少,可识字的,还得筛选。灵帝只能让羽林将军前去筛选。
刘备与灵帝商议之后,得灵帝首肯,预计出考题十科,分别为,经学,数算,律法,兵略,水利,商政,农政,营造,医术,武科,此十科。
相比巨鹿的十四科,少了四科。
有了科目,出题又是难事儿。所幸,刘备参与了巨鹿科举,当时巨鹿科举所出之诸多考题,刘备历历在目,就是记不清题目,刘备也知该怎么找人出怎样的题。
刘备向灵帝索要可襄助出题人才,灵帝着太学院诸人协助。
除此以外,还需,笔墨万套,巨鹿考完十四科考试,用了好多天,一万考生需好多天时间不能随意走动,得负责这一万人吃喝住宿,所以,得有房舍,得解决饭食。
刘备请求拨调军帐,拨调军中伙夫襄助,灵帝一应应允。
在刘备协调了各方,筹集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终于紧赶慢赶的在约定的科举考试日期之前,把一切事务处理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