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本强来,罚款的事情上,赵瑞金是对事不对人。
除此之外,因为令一件事情,也让王本强很难对赵瑞金提起恨意来。
在马老五及其团伙被赵瑞金的霹雳手段打掉之后,清平镇的治安状况前所未有的好转,他和他的家人可以不必再担心受到那些人的欺负。
在马老五没有倒台之前,他这个所谓的清平镇第二富豪,可是没少受到马老五的压榨。
从这一点上,他是感激对方的。
这几天,当他走在街上,听到很多老百姓毫不掩饰的对赵瑞金给予正面评价时,他逐渐的感觉到,自己的怨恨正一点一点的减少。
况且,站在一个生意人的角度,王本强很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和气生财。如果他想要获得赵瑞金的好感,并能在他的生意上鼎立支持他,他就必须要完全屏弃对赵瑞金的恨意。
否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真心帮助他的敌人。
对于赵瑞金来说,他不在乎王本强对他法如何,他在乎的是对方能按照他的意图行事。
至于王本强,是否会恨他?是否会采取一些报复行动?赵瑞金并不是很在意。
无论从任何角度,王本强这样的人物还不够资格成为他的对手。
这是属于一个强者的自信。
事实上,王本强能如此积极主动的热衷于从事运输生意,颇为出乎赵瑞金的预料。
但这种情况,正是他乐于见到的。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宁县发展物流产业,最难的也许就是起始阶段。
毕竟,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在脑子里还没有物流的概念。王本强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巨大商机,并能及时付诸实施,颇为出乎赵瑞金的预料。
这也让他对王本强高了一眼,也打算尽可能的扶持这个人一把。
有了这个人起到带头作用,相信很可能会引起其它人的效仿。
只要能度过开始时的艰难阶段,赵瑞金有一定的信心可以将物流这个产业在宁县做大、做强。
脑子里就王本强的问题反复进行了思考之后,赵瑞金内心有了一些决定。
当天晚上,赵瑞金和广州的二爷爷通了电话。
寒暄了几句之后,赵瑞金能感觉得到,二爷爷对接到他的电话,感觉非常欣慰、高兴。
唠了一会儿家常,赵瑞金提到了此次通电话的主题,简要的将赵长发来宁县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原本,在赵长发的事情上,赵瑞金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二爷爷。
结果,出乎他预料的是,二爷爷在他说明了原委之后,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而且,还对赵瑞金如此关照赵长发,表示了肯定。
谈完正事之后,二爷爷又向赵瑞金打听了一些他工作上的事情。
一老一小,持续了接近半个小时的通话,才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了这次对话。
赵瑞金察觉到,在电话中,二爷爷有几次要谈及某个话题,但又临时转到了其它的话题上。
赵瑞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浪费脑细胞,在他来,该他知道的事情,早晚他一定会知道。
接下来的两天,赵瑞金把自己的时间大都用在了视察各个灾区重建的工地上。
两天下来,总体情况,可以用有喜有忧来形容。。
吸的是,在几位副县长的督促下,各个工地的进展情况和预期的差不多。
忧的是,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0月5日下午的视察中,在个别工地上,赵瑞金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执行重建任务的乡镇领导有贪腐行为。
马家镇,是这次大洪水中,受灾非常严重的地区。全镇,共有六个行政村遭遇了洪水的冲击。
赵瑞金在视察马家镇的第一个重建工地时,一个灾民偷偷的塞给了张文强一张纸条。
张文强及时的将纸条交给了赵瑞金。
在这张纸条上,只简单的写了两句话“木材上有问题,镇领导徇私舞弊。”
从这两句话、以及钢劲有力的字迹上,可以得出来,写纸条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
完这张纸条之后,赵瑞金当时没有声张,只是非常仔细的观察了一番施工用的木材。
在马家镇接下来的视察中,赵瑞金重复同样了事情,把注意力基本都放到了施工用的木材上。
回到县政府之后,他让分管马家镇灾后重建工作的副县长张乔,把记录马家镇重建工作的帐本给他拿了过来。
对照着帐本,结合着在现场发现的情况,赵瑞金仔细分析之后,果真找到了问题之所在。
木头的确出现了问题。
马家镇的那个施工现场用的是杨木,但材料清单上的木材价格,却是松木的价格。
虽然两者的价钱差距不大,但如果量大的话,还是有利可图的。
一套房屋建造下来,差价至少在50块钱。
马家镇需要重建的房屋,总计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套,也就意味着,有人从中得到了6万块钱以上的好处。
这样一笔数目,已经不算少了。
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问题,对他来说,处理起来其实很简单,有问题的干部直接拿下就是了。
但赵瑞金却犹豫了,犹豫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人,那就是副县长张乔。
对于这位政府班子里唯一的女县长,赵瑞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在赵瑞金心目中,张乔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性格也很刚强,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女干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