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何?”孙权问道。
全琮顿了顿,突然微微摇头,然后才道:“保存实力。”
“嗯???”孙权故作不解,道:“何为保存实力?”
“我大吴的兵将,以世家居多;”全琮直言道:“世家的兵将,守土自然拼尽全力,因为他们需要守护自己的家园;”说着他顿了顿,又说道:“但是这开疆拓土,就不同了,攻占的疆土乃陛下您的,但是消耗的兵将,却是世家的。”
“陛下以为?”全琮瑶瑶头,道:“陛下以为,诸将可会尽全力乎?”
孙权脸色变得有些阴沉,这些他自然是早就知道。
只是,他又能如何处置呢?
大吴至父兄开拓江东,皆是依靠这些世家大族,为了稳固江东基业,即使他登基以来,也是依靠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若是没有这些世家,孙氏又何能稳坐江东数十年。
“唉!”孙权长叹一声,却是有些渴求的问全琮,道:“爱卿可有良策应对?”
这个问题,孙权早就想要解决,只是...一直以来,他想着只要保持三国鼎立,大吴坐拥江南之地,倒也无妨。
只是这次不同,那刘阿斗要灭魏。
灭魏之后呢?
肯定是灭吴了。
孙权不想成为刘阿斗战刀下的亡魂,所以这次刘阿斗提出吴军必须先行牵制魏军,汉军才趁机东出潼关。
大吴现在危在旦夕,既然刘阿斗想要灭魏,东吴想要在魏灭之后,还有抗汉的资本,那就需要尽可能的在此番伐魏的战争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疆域,还有人口。
所以,在确定联汉灭魏开始,他就想得很简单,大吴两路北伐,大将军陆逊兵进襄樊,而他则北上合肥。
最佳的结果,就是在汉军东出潼关之时,吴军已经攻破襄樊、合肥,因为一旦这两地归于大吴,而他则可趁汉魏在洛阳会战之时,继续北上攻伐青徐二州。
只要青徐二州攻下,西边的大将军陆逊,则可转向攻打汉军。
陆逊攻打汉军,曹魏洛阳之围立解。
汉魏吴三国鼎立之势,还需要继续保持。
这是孙权的主意。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更希望汉军晚一点出潼关,同时魏军晚一点到合肥、襄樊。
速战速决,这是吴军此番的行军决策。
只是,以往的教训告诉他,吴军攻城,那是真的不敢恭维。
就说这合肥,大吴攻打了多少次。
可是没有一次攻破合肥。
气煞朕也!
全琮看出了吴军的弊端,孙权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作为大都督的全琮,他既然能够看出吴军的弊端,那就说明他不是那种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不顾国家危亡。
忧的是,他一直猜测的事情,是真的。
全爱卿,可有办法助朕。
全琮微微思索,却是说道:“一鼓作气,攻下合肥!”
“全卿何意?”孙权不解的问道。
全琮道:“若能一战攻破合肥,众将即使想要保存实力,可是大军初战即胜,这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即战自信,同时也告诉他们,陛下非是偏安之主。”
孙权顿住。
他似乎从全琮的话里,听出了别的东西。
世家大族保存实力,在对外战争中,出工不出力。
而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他这个皇帝。
因为一直以来,他更安于现状,就是保持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大吴稳居江东即可,至于逐鹿中原,他此前曾经也有过这个想法,只是数次北伐失败后,他放弃了。
如今全琮一言,让他恍然大悟。
“好!”
孙权突然沉声说道:“全爱卿!”
“微臣在!”
全琮应声道。
孙权卸下腰间佩剑,递到全琮手里,道:“朕命将军为征北大将军,全权指挥北伐之战!”
“谢陛下!”
全琮刚接过天子佩剑,孙权又道:“朕给爱卿三日,必须攻破合肥,可能做到?”
全琮先是一愣,他突然发现,天子似乎真的变了。
“微臣领旨!”
全琮没有推却,既然天子如此信任,他不愿辜负天子的这份信任,同时他也想在这场合肥之战中,为全氏在大吴争取更多的荣光,至少也得追赶上吴县陆氏在朝堂的地位。
离开中军大帐,全琮便传来手下几员将领。
“诸将听令!”
全琮将天子佩剑高高举起,然后沉声说道:“本将奉天子之命,明日率本部兵马攻城;”说着,他看了一眼帐中诸将,道:“明日一战,尔等均需死战,谁敢怯战,杀无赦!”
这大帐之内,都是他的亲信。
全琮是东吴大都督,也是此番北伐的主力,部下有兵甲两万人,战将十余员。
剩余的大吴兵将,他或许控制不了,但是这两万兵马,都是他全琮的人马,他自然知道如何节制。
“诺!”
诸将朗声应道。
...
翌日清晨。
早饭刚过,东吴十万大军将合肥新城团团围住,孙权坐镇中军屯兵于南城,而全琮则领本部兵马,来到东城城下。
“攻城!”
孙权爆喝一声,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率先出阵的是左将军朱据。
“杀!”
朱据催马上前,指挥手下兵将向合肥发起了进攻。
“哈哈哈!”
“来了,来了!”
合肥副将偏将军张虎笑着道:“这孙权还是那个孙权,亲自坐镇指挥...唉...”说着,他叹息一声,道:“就这万儿八千的的兵马,也想攻破我合肥?”
“张将军切勿轻敌!”合肥太守乐綝沉声道:“虽然吴军不善陆战,但是十万大军若是拼死苦战,我军也是难以抵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